close

在台灣,這個現象被用來撕裂族群。撕裂外省本省、撕裂年輕人和年長者、撕裂貧富、撕裂藍綠、撕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,最後只剩下一群憤怒的人,為檯面上的人物抬轎,信仰這個政治人物才能讓自己感覺舒坦。這個現象在網路著個虛擬空間之中更為明顯,無盡的怒氣戰勝了理智,我們從來不會問:「真實狀況為何?那接下來怎麼辦?有什麼資源可以使用?可以預期什麼樣的結果?民眾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才能一起判斷?」...等無數更有意義的問題,取而代之的是揶揄和充滿憤怒的懷疑,到底什麼時候開始,冷靜離我們那麼遠?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2015新的一年也已經到來兩個禮拜,隨著今日的媒體寵兒台北市長柯文哲先生的當選,帶給台灣的人們對未來無限的憧憬與期盼,未來似乎正朝著無限美好的方向前進著,但事實上,如果選民們的觀察力、判斷力與辯証能力沒有提升,也仍是無法脫離一直以來的政治亂局。

政治,並不是把所有希望寄託於一個賢能之人,就能祈求天下太平,人類的社會永遠也無法用這樣的方式運作。然而這樣的風氣在台灣,就在柯文哲當上了市長的今天,仍然持續。民眾相信一個人的形象,遠勝於他的能力、他的見解或他的專業。這樣的風氣,有其道理,但也容易被迷惑,因為形象是可以製造的。

一直以來,要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立足,比的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能力,因為能力是無法被辯証的,只能夠事後證明。只是,如何證明,如何思考,如何更準確的判斷,是個大哉問。而很不幸的,在台灣人心中的這個思考方法和準則相當容易被歪曲、解讀。更不幸的是,只要民眾沒有將一個議題思考到更深遠的決心,這個現象會持續到永遠。

為什麼會用「更不幸」的字眼來形容呢?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,台灣的選民們並沒有往這個方向成長,一點都沒有。

資訊的發達,並沒有讓人變得更了解時事,反而讓人陷入無盡的爭論。資訊的量大到讓一個人來不及思考,在還來不及辯明真偽的時候,就先全盤接受。在這樣的狀況之下,政治的舞台上屢屢上演鬧劇也就不會奇怪了。因為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政治舞台的遊戲規則就只有一個:比誰吸引目光,比誰更能夠引起爭論,比誰說的話更大聲。

在人多嘴雜的環境下,真相在爭論中,往往不是愈辯愈明,對錯也漸漸偏離了準則,事情本身也變得沒又那麼重要了,重要的是,我在民眾的心目中,是不是站在正義的位子。為了追求這樣的目標,政治人物各各變成演員,使出渾身解數。我自己到底怎麼想的,一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如何繼續站在這個位子上!

 

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,會把自己的票直覺性的投給讓自己感到讓自己可以交付的人,但是在台灣,這個現象被用來撕裂族群。撕裂外省本省、撕裂年輕人和年長者、撕裂貧富、撕裂藍綠、撕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,最後只剩下一群憤怒的人,為檯面上的人物抬轎,信仰這個政治人物才能讓自己感覺舒坦。這個現象在網路著個虛擬空間之中更為明顯,無盡的怒氣戰勝了理智,我們從來不會問:「真實狀況為何?那接下來怎麼辦?有什麼資源可以使用?可以預期什麼樣的結果?民眾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才能一起判斷?」...等無數更有意義的問題,取而代之的是揶揄和充滿憤怒的懷疑,到底什麼時候開始,冷靜離我們那麼遠?

 

 

民主對人民來說,不應該是輕鬆的,不應該只是造就一個信仰人物後,就相信日子會一天天變美好。

民主的本意,本來就是全民參與,但若參與的人全都是要來吵架的,那這個民主也等於是被蹧蹋了。

全民政治不應該只是口號,更不應該是最近才拿出來吵吵的議題,而是更需要每個人的身體力行,多思考、多辯証。

辯証那些原本就存在我們自己心中的暨有印象,試著拿去心中的憤怒,了解前因、後果、架構、現象,最後推出一個方針。

或許你會非常驚訝地發現,結論很有可能離我們第一時間所想的、所感受到的事情那麼遠,但竟然是最有效的方案的事實!

思考是辛苦的,說服別人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但如果不持續這麼做,也等於在糟蹋限有的體制,我們根深蒂固的家。

 

其實,應該差不多是時候了,應該要有一個聲音出來,請大家都先緩緩自己的情緒,先看看我們擁有什麼,為什麼我們總是吵個不停?

漫長的爭論已經夠了,你還記得自己為了什麼而爭論嗎?

2015,一個或許讓人期待又讓我覺得「不妙,又要失望了」的一年,於是,我決定要寫寫文章,盡我自己的一點點力量,試著改變這個讓人窒息的氛圍。

我會討論醫療、教育、政治、經濟、司法、社福等等議題,雖然不期望每個觀點都能對,但期待拋磚引玉,在這茫茫無際的資訊海中,打撈每一支針,每一個願意思考、願意提供意見、願意以尊重為前提,互相理解,互相合作的可能性。

 

記住!!!重點從來不是你辯贏了什麼,而是這樣的討論引出了什麼樣的思考,引起了多少共鳴。

答案不是考試,不可能千篇一律,而是你不管信仰什麼,都能夠先冷靜、先了解。

了解後能妥協的這份理性。

arrow
arrow

    Polot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